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福建制造“强筋骨” 向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新向绿“稳增长”
2025-09-05半岛,半岛体育,半岛体育app,半岛官网,半岛电竞,半岛真人,半岛棋牌,半岛体育官网注册,半岛体育官方app下载,半岛体育app下载,半岛体育怎么样,半岛体育官网,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央广网福州9月4日消息(记者龚雯)古雷石化基地跻身全国七大石化基地;纺织鞋服产业“强链延链”扩优势,制鞋业营收全国第一;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补短板,率先实现新型显示主流技术路线全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十四五”以来,“福建制造”迈出坚实发展步伐,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省工业增加值增至2024年的1.92万亿元,全国位次升至第5位。
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抓产业、以“敢闯敢试”的锐气强创新,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福建制造业正持续书写敢拼会赢、笃行实干的奋斗史。
“这五年,福建制造业的‘家底’更厚实,‘筋骨’更强健,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福建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9月2日披露,“十四五”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预期全面完成。
在位于宁德市的宁德时代生产基地,智能车间高效运转,1秒便能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
福建工业数字化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培育3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354家省级数字化标杆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达71.8%,居全国第二。
机械臂、AGV小车等有序分工运作,大屏实时显示生产线运行状态……位于泉州市的九牧智能马桶“绿色黑灯工厂”,成为传统制造业强创新、促转型的生动注脚。
推动卫浴数智化转型,九牧集团拥有16个全球研发中心、15家灯塔工厂,研发团队超5000人,做到平均每天5项专利问世。今年,九牧AI马桶与家用机器人产业园一期项目启动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研究生产机器人洗澡机、吹干机、卫生间清洁机等新一代AI与机器人卫浴产品,解决家庭日常事务等痛点。”
福建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平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制造业的“创新引擎”越转越快。
福建联通合作打造的一个5G智慧工厂里,机械手正在运作(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成功对接项目600多项;62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共帮助企业开发1200多项成果;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累计推广新产品311款。
专精特新企业是福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十四五”以来,福建省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9家,比“十三五”时期分别增加2757家、206家。
福建省工信厅开展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等“三赋”活动,实施“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行动,带动全省1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数字化是推动制造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支撑,集群化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福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先进产业集群“抱团发展”聚合力,产业承载空间不断拓展。福建20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现代钢铁、石化一体化、泉州纺织服装等5个产业集群产值均超3000亿元。
9月的古雷半岛,处处活跃着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心设备已经安装就位,预计明年建成投用。届时每年可生产150万吨乙烯,预计带动上下游近2000亿元投资规模。漳州市委常委、古雷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郑立敏表示,“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关乎石化基地长远竞争力的‘必答题’。”
截至目前,古雷石化基地已落地年产能炼油1600万吨、乙烯380万吨、芳烃360万吨,已投产项目20个、在建项目17个,构建芳烃—纤维、烯烃—塑料和绿色产业链的“2+1”产业布局。
福建正在形成“大集群引领、小集群支撑”的良好态势。宁德市动力电池、泉州现代体育产品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16个国家级、6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起,福建推进两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空间载体,近3年新建成产业载体超2300万平方米。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标准化建设,构筑起产城人融合的生态社区(央广网记者 龚雯摄)
去年,福建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全省83个县域确定164条重点产业链。以此为载体,深入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机制。
“中国红豆杉之乡”三明市明溪县做优自然资源禀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24年规上企业产值43.58亿元。在明溪经济开发区,“南方制药”作为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红豆杉并大力研发创新,预计今年共有6个原料药获批。该企业副总经理林春花坦言,“得益于政府多年的纵向、横向布局,我们作为制药企业,对上下游药企集聚带来的利好,持有很大的期待。”
福建把绿色发展作为制造业的“内在要求”,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产业优”与“生态美”相得益彰。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9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5家、绿色工业园区48个。全省绿色工厂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绿色制造体系覆盖越来越广。
位于晋江的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能效“领跑者”企业,建成了全国纺织行业首个、福建省首个整体通过“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认证的项目。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叶炜刚介绍,“我们引进25项智能、绿色高科技制造技术,有废气回收净化、废水余热回收、水资源梯级利用、智能路灯等,打造节能型生产车间。一年大概能节约1.5万吨标准煤,减少超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福建晋江、长乐等地,纺织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水回收系统改造”“蒸汽梯级利用”等做法,已成为企业的“标配”。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正推动产业智造向绿发展、园区发展向绿而行、能源供应向绿转型。晋江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十四条措施,引导园区、企业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晋江经济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表示,园区各企业正积极主动,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能源应用等方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十四五”以来,福建建成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项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压减能耗超100万吨标准煤;推广200多项先进节能技术。节能降碳“精准发力”,让制造业的“绿色答卷”越写越优。
据福建省工信厅披露,目前全省炼油、乙烯、水泥、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能效达标杆水平的产能已实现“十四五”超30%目标。
2021年至2024年,福建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00多家,新增工业产值9800多亿元。今年1-7月,福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2%,居东部十省市第3位。截至目前,福建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7%,列全国第2位。
“十四五”以来,“福建制造”迈出坚实发展步伐,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省工业增加值增至2024年的1.92万亿元,全国位次升至第5位。